今年秋冬交替之際,“羽絨服漲價”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話題。記者近日走訪發現,以某國產知名羽絨服品牌為例,羽絨服平均售價已在千元左右,.高售價達11800元,直接對標國外高檔羽絨服品牌。不過,國產羽絨服品牌雖然主動往高端品牌轉型靠攏,但銷量并不亮眼,千元以下的羽絨服仍牢牢占據銷量主流。
國產羽絨服價格普漲
西單附近的一家羽絨服專賣店里,上下兩層店面擠滿了挑選羽絨服的年輕顧客。記者注意到,店內上新的羽絨服價格大多在千元以上,其中一款紅色的明星“抖森”同款男士羽絨服,掛牌價為1999元,另一款綠色的女式羽絨服價格也在1699元。“店里羽絨服基本都是一千多元以上,今年一些加厚鵝絨的新款,售價在三千到五千都有。”店里的工作人員稱,去年羽絨服還有幾百元的,今年已不太好找。
各大電商渠道上的羽絨服售價也出現了明顯上漲。該品牌的主打熱銷單品,在天貓旗艦店的售價基本在千元以上。此外,其他一些國產羽絨服知名品牌,今年在電商渠道的平均售價也在千元左右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高價羽絨服銷量并不亮眼,千元以下的羽絨服仍牢牢占據銷量主流。
“今年的羽絨價格相比去年上漲并不明顯,即使考慮成本壓力有所提價,也并不會造成今冬某些國產羽絨服品牌動輒幾百元的漲幅。”北京一家羽絨服裝公司負責人分析,今年的羽絨服價格普漲,更像是羽絨服企業有意識地進行產品“定價重塑”的結果,“近年來國外羽絨服品牌進入中國市場,一定程度上抬升了消費者心理價位,也讓很多國產羽絨服企業看到重塑價格定義的可能。”
記者注意到,國內羽絨服消費分層跡象明顯。在三四線城市青睞數百元羽絨服的同時,一線城市消費者則不惜重金搶購奢侈的國外品牌羽絨服。以加拿大某羽絨服品牌為例,目前其在電商平臺在售羽絨服.高價格達14600元,外套.低價也在4200元。其中售價9900元的促銷款,月銷量達到419件,目前已處于售罄缺貨狀態。
要清醒認識實際購買力
“去年我花了3000多元購買了一款國產品牌羽絨服,整個冬天穿下來,質量很好,整個設計感和穿著體驗不輸于國外羽絨服..。”白領張先生表示,自己在選擇羽絨服時,性價比是首要因素,“現在國貨崛起正當時,要是質量設計跟得上國際潮流,稍微漲點價我也能接受。但如果漲得太離譜,那還不如加點錢買國際..。”
更愿意為國際..買單,是當前大部分消費者的心態。畢竟,品牌培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從高性價比到塑造高端品牌形象需要跨越消費者認知的巨大鴻溝。在一線城市的大型商場,羽絨服早已是動輒數千元的價位,但消費者卻輕易不肯掏腰包。
“國產服裝品牌轉型仍需理性,切勿操之過急,對中國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要有清醒認識,不要輕易拋棄高性價比的定位。而轉型高端的策略,要一步一步試探市場反饋,逐步推進。”上述羽絨服裝公司負責人表示。(記者 袁璐)